在线解答!教育部大力推举的“三个课堂”指什么
发布时间: 点击:132092 2020-11-03
3月16日,教育部发布《关于加强“三个课堂”应用的指导意见》。文件中明确指出:到2022年,全面实现“三个课堂”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,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,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
1.三个课堂”,具体指什么?
“三个课堂”,是“专递课堂”、“名师课堂”和“名校网络课堂”这三者的统称。
专递课堂 :强调专门性,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、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。
名师课堂 :强调共享性,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、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。
名校网络课堂 :强调开放性,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、城乡、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。
可以预见到,三个课堂的实施,服务于老师与学生,关注于课堂与教学,为促进教育公平、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。
不管是哪一种课堂的开展,都需要区域内的统筹领导、完善的教学空间建设、资源的共建共享、以及信息化手段和设备的支撑。
2.落实“三个课堂”,需要依靠什么?
开展三个课堂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和设备的支撑,包括大屏显示设备、学习终端交互设备、教学过程记录设备、网络连接及传输设备。
专递课堂
实现方式: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。
所需设备:通过课堂交互软硬件设备,利用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加强学情数据的反馈,提高知识接收的质量,增强专递课堂的互动性、有效性,实现数据分析、学情掌控和学习评价,及时调整教学内容、及时针对辅导、及时开展中心校与教学点的教研及交流。
名师课堂
实现方式:建立学科联动机制 ,确定“名师课堂”各科组带头人,设立教发中心,以录播、直播的方式把中心校名师的教学过程共享给其它教学点的老师,同时进行线上的实时培训。
所需设备:开展名师课堂,需要在中心校和教学点部署相关的录播设备,开展远程的音视频联动,在中心校建设常态化录播的教室,供教学点的老师远程观摩学习,同时利用录播设备对教研过程进行记录,形成课程资源。
名校网络课堂
实现方式:在区域内甚至全国的各大优质校,开展优质课程的打造。通过课程录制,或者线上直播教学的方式,把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共享给全国所有地区,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,老师同样可以随时开展听课、教研的学习。
所需设备:开展名校网络课程,可以通过已经建设好的电脑室,或者具有视频播放的多媒体教室,进行学习,学生者可以使用自己的终端设备(如电脑手机平板)进行学习。
3.如何发挥教师在“三个课堂”中的主导作用?
“三个课堂”虽然各自服务的对象并不一致,但主导课堂的角色都是一致的,都需要由教师负责主导课堂。
针对教师,应开展如下工作:
开展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
以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,开展对于中心校及教学点老师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培训。积极引进第三方企业的相关产品服务,通过选拔中心校的种子教师,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辅导,再通过种子教师以点带面,辐射到其它课程及教师。
开展区域内集中教研与交流
组织各大中心学校的相关科组负责人建立教研小组,协同开展针对不同课堂、不同服务主体教、学情况的分析和教研工作,并制定合理的授课内容。
制定考评机制,开展定期巡检,巡课
制定激励制度,把相关授课老师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,并在绩效考核、评先评优、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。
三个课堂”有共性、也有差异,不管是哪一种课堂的开展,都需要将“三个课堂”的建设内容落实到位,它是一个有机整体:从最低保障到因材施教,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,推进常态化地应用构建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,最终实现区域内甚至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均衡。